文物修复在行动②丨接力者,为热爱尽全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发布日期:2023-04-09 05:39:50

【文物修复在行动②】

接力者,为热爱尽全力(主题)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阅读提示

无论是从事考古行业近20年的曹雪利、刚刚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的郭茜,还是总决赛中年纪最小的选手张心远,在这次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们作为文物保护事业的接力者,都在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尽全力、倾所能。

一场比赛,让接力者们站在了一起。

曹雪利是考古探掘工项目唯一入围总决赛的女性选手,赛场上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沉着冷静。郭茜赶赴山西参赛当天,刚刚通过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她感激有机会参赛,连说了3次很幸运。在总决赛所有选手中,20岁的张心远年纪最小,于他而言,与高手同台切磋已是荣幸,并无遗憾。

热 忱

2004年考入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后,曹雪利就再没离开过考古。如今她38岁,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已有3年。

曹雪利原本没想参赛,直到发现好些业内高手报了名,她担心学生比不过,这才决定参加。“也算给学生做个榜样。”她说。

从陕西省选拔赛开始,曹雪利便带着学生去考古勘探项目上训练,和师傅们商讨比赛方案。每次去项目上,她至少保证有5个小时的实操,晚上要是还有劲儿,会再去游泳1个小时,锻炼臂力。

结果如曹雪利所预料,在考古探掘工项目中入围总决赛的女性只有她自己。

对于还是学生的郭茜和张心远来说,参加这次比赛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大赛首次将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纳入比赛,导师鼓励我一定要参加。”郭茜来自山东艺术学院,她参与修复过章丘大圣寺、沂源栖真观的壁画,和济南长清灵岩寺彩绘泥塑罗汉像。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是她理想的职业。

总决赛有4位在校生选手入围,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的张心远也是其中一位。他从高中起学习文物保护与修复,目前是北京联合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读的是“3+2+2”7年贯通项目。

“3+2+2”是北京联合大学、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开展的项目。前3年,学生在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就读,后4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就读,目的是为了培养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听起来,张心远对比赛没有太大负担。“作为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为目的。”他说,参加比赛是想检验修复技艺,同时找找与高手之间的差距。

自 知

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中,26岁的郭茜年纪最小。与她同场比赛的,都是来各地文物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前辈”,从业年限最长的有40年。

郭茜坦言,赛场上她有些紧张,思绪也有点乱。前期观察壁画情况、制定修复路线时,所花时间较长。后来清理白灰和霉菌病害时,又一直把握不好度。比赛进行到半程,她仍觉得清理不到位,但还有加固、补配、做旧等工序要完成,她不得不放弃继续清理的想法。

由于对“遗迹”深度预判有误,曹雪利在比赛前两个小时,也做了些无用功。

按照要求,在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比赛区域,曹雪利要用最少的孔,把“遗迹”找出来,卡出它的边。同时,她还要绘制平、剖面图,记录3个有效孔和绘制柱状图,以及完成探区地下堆积勘探记录等。

距离比赛结束还剩1个小时,相邻的选手已经在写材料,曹雪利还没有完成卡边。“我还是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先把情况摸清楚。”曹雪利很坚定,做资料对她来说不是难事,留40分钟足够。

但无论如何,再想把东南西北都排查一遍是不可能了,曹雪利决定赌一把:往南打孔。

“我达到了目前为止最好的水平。”张心远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特别是在工具和材料的掌控上。

此次比赛,张心远修复了一件民国时期的粉彩牡丹花纹盘。器物断裂成两块碎片,有一处残缺、多处伤釉伤彩,还有好几道冲线。平时,他修复这样一件器物至少要1周,这次比赛给了14个小时,他基本将其恢复了原貌。

比赛结束后,郭茜观摩了其他选手的修复成果。“从理论到技术,比我进步的选手有很多。”她深有感触地说,有的选手还有时间模拟壁画结构做实验样块,还有选手想得特别周到,把壁画上扫下来的泥土做了样本留存。

差距给了郭茜动力。赛后她进行了总结,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培养系统思维,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期 盼

往南以后,曹雪利探到了“遗迹”。她赌对了,最终获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三等奖。

这算是圆了曹雪利一个小心愿。她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准备申请“文物考古技术”专业,拿了奖,或可作为师资力量的一种证明,申请专业时能有所助益。

“专业申请下来,有利于培养更多人才,缓解用人缺口。”曹雪利说,现在活多到干不完,用人单位争相找她“要人”,今年7月毕业的学生,春节前就已经全被要走了。

从学生到老师,曹雪利与文物行业打交道将近20年,她格外关注行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此次大赛举办期间,她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国家文物局将联合教育部出台实施意见,为文物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路径指导,提升文物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张心远有着切身体会。“文物修复不是把东西修好那么简单,合格的修复师还要知道它背后的信息,修复的意义和价值。”张心远说,系统的教育可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

张心远就读的“3+2+2”项目,不仅有专业理论课程、丰富的实习机会,还有故宫博物院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继续考取研究生,这也是张心远下一步的目标。

“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精湛技艺的结合,有助于提取、保存文物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实现文物寿命有质量的延长。”郭茜说。

作为老师,曹雪利有着更多期待。在她的理想中,文物行业的职业教育要能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学生们接受系统教育后,去到需要且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工作。同时,相应岗位的发展前景要可感、可见、可及,能让学生们感到心安、看得见希望。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广告
财务 报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