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本地区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增至今年的4.6%,这比该组织在去年10月的预期高了0.3个百分点。
根据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将在2023年进一步放缓至2.8%,这主要受到利率上升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此外,欧美银行业危机也给本已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增加了下行风险。
(资料图片)
在全球经济陷入浓浓迷雾之际,亚洲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IMF亚洲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世界经济面临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亚太地区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今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超过70%。
对于IMF上调本地区经济前景的理由,斯里尼瓦桑说,这主要反映了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重新开放的经济正在强劲反弹,这将对贸易伙伴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为亚洲增长提供新动能。”
随着私人消费的强劲复苏,IMF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增长5.2%,这比该组织在去年10月时的预测高出0.8个百分点。根据IMF的估算,中国的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谈及中国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他表示,“过去,对区域增长的最强烈溢出效应来自中国对投资品的需求。但这一次,我们预计最大的溢出效应将来自中国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
他进一步分析道,在未来18到24个月,平均而言,由于中国消费需求的强劲反弹,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增长将提高0.6个百分点,而由于中国投资需求的反弹要小得多,平均而言,其他国家的增长将提高0.1个百分点。“与中国有密切贸易联系的国家将受益最多,那些依赖中国旅游业的国家也将受益匪浅。”
在亚太地区,今年,不同经济群体的表现将出现分化。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从去年的1.8%放缓至1.6%,比去年10月的预测低0.4个百分点;而发展中经济体在中印两国的拉动下将从去年的4.4%提高至5.3%,比去年10月的预测高0.4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
在扩张性货币和财政立场的支持下,根据IMF的预测,日本2023年增速将小幅上升至1.3%,这比去年10月时的预测低了0.3个百分点,主要反映出外部需求和投资的疲软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乏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增长势头放缓,IMF将韩国2023年的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1.5%,部分原因是技术周期低迷,以及去年第四季度表现疲软。
对于印度,IMF预计其今年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6.8%降至5.9%,比去年10月时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斯里尼瓦桑指出,由于疲软的国内需求抵消了强劲的外部服务需求,印度增长势头将开始放缓。
对于澳大利亚,IMF认为,货币紧缩政策、国内需求减弱、抵押贷款支付增加以及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等多重因素正在影响其增长前景,预计其2023年的经济增速为1.6%,比去年10月时的预测低0.3个百分点。
对于东盟,IMF预计其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5.7%降至今年的4.6%,这主要受到国内需求势头略微放缓、货币紧缩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美欧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艾亚 (Chetan Ahya)表示,最近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承受压力,进一步突显亚洲将会表现更加出色。到2023年底亚洲经济增长可能比发达经济体高5%,这将是2017年以来最强劲的经济增速。
“美欧的贷款标准将收紧,进而对其国内需求造成压力。虽然这将限制亚洲的外部需求复苏,但我们认为亚洲仍能够产生足够的内部需求”,陈艾亚指出,中国对防疫政策的调整不仅拉动本国经济复苏,也将惠及本地区其他国家。
谈及其他利好因素,陈艾亚指出,当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分别加息475基点和350基点,旨在抑制通胀,而亚洲的加息周期则比较温和,这使得亚洲需求受到的冲击较小。此外,亚洲的其他三个大型经济体——日本、印度和印尼也都有推动亚洲需求的特定经济面因素。
通胀及金融风险仍存
通胀仍然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斯里尼瓦桑警告,当前,核心通胀仍然具有粘性,并已成为近期整体通胀的更重要驱动因素,这可能导致更持久的通胀和工资压力。
“亚洲经济体的产出缺口正在缩小或已经缩小,并且去年的货币贬值仍在影响国内价格。这些因素表明,遏制通胀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然而,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货币紧缩步伐已经放缓或暂停。”
因此,斯里尼瓦桑强调,“鉴于通胀风险仍然很大,我们认为该地区的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保持紧缩。”
近期,由美国硅谷银行引发的欧美银行业危机持续蔓延,引发全球市场的担忧。但在IMF看来,这一事件对亚洲市场影响有限。
“亚洲的银行和投资者对硅谷银行的直接敞口很小,我们认为,亚洲金融体系资本充足且保持盈利。此外,随着市场重新定价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路径,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这导致亚洲本币债券收益率下降,亚洲货币走强。”斯里尼瓦桑说道。
尽管如此,他表示,亚洲依然面临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脆弱性。金融监管者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除非压力增加并引发广泛的稳定性担忧,IMF在报告中指出,中央银行应将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区分开来。为此,它们应该使用可用的工具来缓解银行业的任何流动性限制,使它们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的政策利率,直到通胀持续回落到目标水平。
此外,IMF在报告中还谈到了财政风险。与大流行之前相比,亚太地区的公共债务水平显著增加。斯里尼瓦桑说,预计本地区的大多数政府将在今明两年收紧财政预算。然而,预计中的债务重组可能不足以稳定债务,而利率上升将使债务负担更加沉重。
贸易分裂将导致经济损失
在本届世界银行和IMF春季会议上,贸易碎片化的问题被多次提及,它被视为是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挑战之一。根据IMF的研究,贸易分裂带来的长期损失可能高达全球GDP的7%,这大约相当于德国和日本的年产出总和。
IMF在最新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全球正面临分裂为不同“集团”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开展创新和采用技术的速度将放慢。“在一个相互割裂的世界中,我们将很难实现惠及所有人的进步,或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或疫情防范等全球性挑战。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走上那条道路。”
3月底,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致辞时就警告说,亚洲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如若放任贸易分裂发生,那么该地区将遭受最为不利的影响。她指出,贸易一体化是过去几十年推动亚洲各国GDP强劲增长的关键,目前,亚洲的区域内贸易已接近全球贸易总额的50%,中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枢纽。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迪蒂亚·马图近日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毫无疑问,中美紧张关系会给本地区其他国家带来挑战。在这样的局势下,第三方国家的优先事项应该是改革他们自己的政策,这可以降低它们的贸易成本并增加收益。“这些国家不应该在两国之间选边,而应该通过签订贸易协定同时深化同两国的合作。我们称之为做‘枢纽’而不是‘辐条’。” 马图表示,这些国家最好不要被排除在任何协议之外或成为排他性贸易集团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尽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某种程度上的标准没有那么高,但它加深了大部分亚太地区与中国的融合;目前,本地区还没有与美国类似的协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旨在但未能实现与美国的一体化,而拟议中的印太经济框架 (IPEF) 又并非传统的贸易协定,不涉及市场准入方面的内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