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记录新时代肢残创业者“逆流而上”的奋斗人生,为成都理工大学这个调研团队点赞

来源:度看四川 发布日期:2023-06-07 18:44:3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普及、创新创业型经济蓬勃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人生发展的选择路径之一,也涌现出一大批的残障青年创业榜样。尽管如此,在创业市场上,更多的残疾人群体因为身体状况、心理障碍、社会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竞争力一直相对较弱。如何赋能残障创业群体突破人生限制,通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为此,在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商学院由6名本科生组成调研团队,完成了《逆流而上:新时代肢残创业群体的奋斗叙事——基于全国十五省肢残创业者的调查报告》,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肢残创业人士创业现状、创业特征、发展阻碍等进行深度走访调研,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资料图)

据悉,这篇调研报告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获特等奖,被推荐参加国赛。

一起来看看

这篇调研报告的诞生记吧!

立足社会实践,实地调研访谈

调研团队通过查阅文件、搜集文献、结合时代背景确定调研选题,聚焦肢残创业群体,围绕肢残创业群体发展现状、创业困境与压力、集体身份转变以及未来发展路径四类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面向来自全国十五省的肢残创业者发放调查问卷388份,回收381份,深度访谈58名肢残创业者、11个残联部门和18个残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搜集36份影像资料,获得逾20万字的文本资料。

基于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团队发现新时代肢残创业群体创业动机可分为生存型动机、机会型动机和发展型动机三类;其创业领域主要分布在互联网创业、技术生产和公益服务领域;其创业特征体现出小微起步、扬长补短、推己及人等特点。创业过程中他们面临着经验与知识不充足、需求与获得不对等、期望与现实差距大、能力与信念支撑弱等自身困境和政策配套申请程序复杂、资金资源获取渠道有限、新兴市场开拓步履维艰、技术技能培训帮扶不够、家庭社会支持获得不易等外部压力。尽管如此,肢残创业群体始终在努力前行,并在不断奋斗的生命叙事中实现了从失意者到受益者、从无名者到励志者、从淋雨者到撑伞者的三种身份的转变。

针对现实困境,优化发展建议

调研团队描绘他们的创业画像,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的现实困境,把握他们的需求期望,探寻他们的发展路径,基于威克姆创业模式提出三方面优化发展建议。

第一,自立自强,夯实肢残群体创业信念基础。肢残创业者要敢于树立创业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要互相扶持,以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优秀残障文化铸牢精神信念。

第二,政府扶持,健全肢残群体创业帮扶体系。在政策帮扶方面,政府可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助残优惠政策在政府与残障群体之间的双向流通,破除信息“孤岛”;在职业帮扶方面,可以专门针对肢残创业群体的精准培训课程,跨越技能“门槛”;最后,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可以由残联牵头,多部门联动,将肢残群体创业工作列入地方创业工作规划,并制定明确任务清单和考核标准,搭建协同“虹桥”。

第三,社会支持,打造肢残群体创业支持体系。首先,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人民力量”也包含着肢残群体,用铿锵有力的“国家声音”为他们正名;其次,要运用新媒体创作和传播肢残群体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平等和尊重代替怜悯与同情,为他们增信;最后,广泛培育助残创业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合作创业的方式增加肢残创业成功的机率,为他们赋能。

奉献青春力量,肩负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在调研走访中,团队成员真正地走进了这群平时不太被人关注的“隐秘”群体。倾听他们的故事,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着这一特殊群体勃发的生命力,也看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尽管如此,残疾人创业群体中依然呈现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他们勇敢地迎接着生活的挑战,坚强地实现着人生梦想。他们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棵大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像一棵小草,在春雨后冲破泥土。

这种“逆流而上”的奋斗精神深深地鼓舞着调研团队的成员。我们希望这个特殊群体的奋斗能被看到,希望他们的诉求能够被听到。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到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他们闪耀光芒。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愿与肢残创业者一起,不断砥砺前行,用希望的火光照亮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既是调研团队的青年学子一路走来不变的初心,也是我们回应时代发展命题的不懈努力。

来源:教就处、宣文处,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x 广告
财务 报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