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还能跌多少? 播报

来源:财经早餐 发布日期:2023-06-26 14:38:09

去年年底开始,汽车行业开始打起价格战。一个原因是新能源车厂商2025年“分出胜负”的行业观点逐渐扩散,各家都将2025年作为分水岭,也将今年整车销量视为关键节点。

在这个行业趋势下,从特斯拉开始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毕竟,作为刺激购车的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手段,降价无疑能直接带动新车销售。


(资料图)

今年的插混市场,价格已经一探再探,几乎来到市场新低。在以往,对于很多新车主来说,选纯电还是插混是一个需要反复考量的问题,插混能拿绿牌,价格低,没有续航焦虑,以比亚迪为龙头的厂商产品比较成熟……且不仅是国产品牌,合资车企也不甘落后,大众、丰田降价紧随其后,一个也没落下。

诸多优势下,除非纯电车价格同样下探,否则选择可能很明确。

然而,现在纯电价格已经不负期待地在下降。从年初到现在,降价已然是各大新能源车品牌的常规动作,隔上个把月就来一次。已购车的车主心中不忿,没买车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入手才不亏。

不管是纯电还是插混,价格都在下降,不少人难免疑问:现在能买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关注碳酸锂的价格走势。

锂电池价格经历过山车

去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飙升至60万元/吨的高位。

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疫情影响下,澳洲矿端及南美盐湖放量受限,造成碳酸锂结构性短缺。供需错配难解,锂电池价格自然是持续推高,车厂给宁德时代打工的言论至今还言犹在耳。

注:电池级碳酸锂,碳酸锂含量≥99.5%,用于各类锂电池的制造;碳酸锂含量98%-99%的是工业级碳酸锂,主要用于陶瓷、玻璃以及锂电池的电解液等行业。

然而,今年年初以来,锂价已经断崖式下跌。1月,电池级碳酸锂现货跌破了50万元/吨的大关,4月价格腰斩,并在4月底跌破20万元/吨,相较于去年的历史高点(59万元/吨)跌去超60%。

侧面说明,上游碳酸锂供给正在趋于正常,甚至“超额”产出。

虽然大众对于纯电车高昂的售价一直不买账,对车企宣传的智能始终怀疑,对营销和杂七杂八成本推高售价的诟病始终不绝,但电池占据成本的大头也是事实。毕竟,倘若电池成本骤降,车企价格还是高企,无疑会给车企招来骂名。

特别是对于插混动力汽车来说,混动的定价普遍低于纯电,定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控制,特别是供应链端的成本控制。

新能源车要降价,想降是一方面,降价后卖一辆车会亏多少,才是悬在车企头上的难题。

在碳酸锂价格位处于高位时,本来就是赔本赚吆喝、卖一辆亏一辆的新能源车厂,自然是没有底气降价。现在,锂矿价格降了,情况有了改善的可能。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公开表示:“当碳酸锂价格在40万元/吨以上,电动车就没钱赚,碳酸锂价格最低来到28万元/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自主品牌盈利的问题。”

新能源车能不能盈利,有没有底气降价,碳酸锂的价格十分重要。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的降价传导到下游,车企也就有了更多底气。

根据财经早餐研究员跟某头部新能源车4S店工作人员的沟通,新车上市不过几个月,就在定价基础上直接优惠上万,背后原因就跟公司整车制造成本下降直接相关。

何时购车最合适?

去年原材料价格大涨时,着实有一批电池厂屯了不少货。不仅是电池厂,还有闻风而来分一杯羹的上下游厂商。

这一抢购,直接导致行业在今年进入清库存阶段。叠加Q1季度不算火热的车市,囤货的人又多,市场开始出现过剩。

这些在原材料处于高价时囤积的厂商,可能签订了一些长期供货协议,导致现在碳酸锂价格下降带来资产减值,几乎所有供应商的毛利率都在一季度出现了下滑,同时带来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成熟,锂资源回收产业的进步,这一情况还可能加剧。浙商证券指出,预计锂资源边际供大于求的情况或出现在2023年下半年。电池价格从长期来看将持续下降也成为行业共识。

电池价格都降了,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不是意味着新车价格也将持续下降?什么时候购车才最合适?

我们还需要看碳酸锂的价格。就在5月,碳酸锂价格又快速止跌回升,杀了个“回马枪”。

6月1日,碳酸锂基准价为29万元/吨,与上月初17.4万元/吨相比,大涨66.67%;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31万元/吨,与上月初20万元/吨相比,大涨55.00%。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稳定,均价报31.50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报均价30.00万元/吨(6月25日数据)。

碳酸锂的价格正在趋于稳定,即便行业共识是锂电池价格将总体走低,但这也是行业发展成熟的必然规律,因为电池价格下降就直接带来整车价格的骤降,这一可能性似乎不大。毕竟在碳酸锂价格疯涨时,国内新车价格的上浮也基本在2-3万以内。

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购车,已经是一件比较理想的事情。

援引中国人民银行4月初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居民存款多了9.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8万亿元。

想买车的人,自然会选择在一个“相对划算”的时间和价位购入;下决心保守消费的人,恐怕购车的念头都已经打消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键词:
x 广告
财务 报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