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这一波AIGC热潮中不可不提的数字人,在国内大模型热度的衬托下,稍显冷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与多位数字人团队创始人聊了聊背后的生态,探寻这一波与上一波相比有何不同,以及这一波数字人在中国为什么不够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资料图片)
2021年底,柳夜熙作为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在抖音上走红。
一位画着奇特妆容的神秘女子,一边给小男孩上妆,一边大手一挥,让普通的市井街道瞬间遍布“妖魔鬼怪”。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这样充满赛博朋克和古风奇幻的场景交叉上演,瞬间抓住了一票观众的心。
今年7月末,资生堂一口气官宣了4位虚拟代言人。有市场咨询机构统计,目前已有近20个美妆品牌官宣了虚拟代言人。随着虚拟偶像对于美妆行业的影响和渗透逐渐加深,数字人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
然而,在投资界里,对于数字人的热度要追溯到2020年。当时投资圈里人人都在看数字人项目,但由于没有找寻到合适的商业化落地场景,上一波数字人创业公司如今所剩无几。
疫情3年,由于物理上的隔离,电商直播的渗透率突飞猛进。数字人的落地应用场景日趋成熟,叠加ChatGPT的横空出世,近期“AI+数字人”的项目在创业者中再度回魂。
这一波数字人的声势在海外比其上一波更为浩大,但目前国内热度却有所欠缺。如今国内头部公司都在忙着构建大模型,反倒显得数字人有点冷清。同时,这一波的创业者也愈加年轻化,有不少创业者甚至是00后。他们不甘于平庸,却开始被市场教育着保守。
卡位造“魂”去年底,不少互联网大厂都将“造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标配”。同时,不少初创公司也在利用GPT的接口,打造情感黏性更强的数字人项目。
有个智能创始人姚远就趁着这波大潮加入了数字人创业大军。此前姚远深耕NLP(自然语言处理)多年,随着GPT的出现,NLP模型走向式微,他的团队开始转攻数字人方向。
姚远表示,大部分在前一波死掉的团队,产品都没能深入场景。“市面上这种只有一个艳丽的皮套却没有情感的数字生命,比较粗糙,还停留在初阶”。
但这并不意味着皮套不重要。广州涡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Eddy接受采访时表示,业界正在探讨从2D皮套升维至3D,只不过目前用AI工具生成3D皮套的质量还较为粗糙,还需要人为修bug,耗时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现阶段,Eddy团队正在用AI大模型帮助国内某游戏大厂训练2D图片的生成。
综合来看,目前业界认为,这一波比上一波落地方向更为清晰。如果说一个人以后对应有5个虚拟助理,以全世界20亿网民为基础,往后将有100亿个数字人诞生。同时,人与数字人、数字人与数字人之间的交流,也将带来新的范式。
在这一波里,不少创业者首先将目光对准电商直播赛道。他们认为直播作为一个涉及交易环节的线上场景,最适合长出新的生态,并且现在的直播付费生态比过去2年更为成熟了。
但这一波仍然存在不少可以提升的地方。姚远认为,接下来的重点在交互层,“要把数字人里的‘人’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这一波的数字人将更注重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
现阶段在直播间里,一般有2个人配合直播。一个负责介绍产品,另一个负责播报弹幕内容。而跟踪弹幕内容所完成的动作就是交互。实际上,这个角色在监控弹幕的过程中,已经人为给用户做了情绪分类,在用户不耐烦的时候,及时推进产品介绍节奏或发几个大额红包。
给用户情绪分类的原理实际上与NLP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鉴于GPT的浪潮已经盖过了NLP,用虚拟数字人替代弹幕播报员这个辅助角色,姚远认为,有望在2年内实现。
届时就是一个真人主播和一个辅助虚拟人共同完成直播。同时,这个虚拟主播可以从后台数据里自动完成弹幕接收这一步,以更加灵动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交互。“这不仅给数字人造魂,让其有七情六欲,还将节省掉50-60%的人力。”姚远说。
但这还不是最终形态。姚远表示,往第二阶段发展,将把两个角色都进化成为虚拟人,甚至可实现合二为一,则人力上可节省70-80%。到了终极形态,将可以做到让前端数据直连下游商家,在后台用AI替代人工选品环节,实现100%无人化。
除此之外,一位元宇宙平台的创业者表示,在GPT没有出来之前,元宇宙概念是很难落地的,因为在建造虚拟世界的过程里,大家还停留在用手挖土阶段。但在GPT这一波生成式AI出来之后,大家相当于有了铲子,并且这个工具还能不断向上升级。
“但是在挖掘机开出来之前,你要先学会卡位”。上述创业者说。
老板们的噩梦数字人能够让企业节省人力,但这也意味着,往后电商直播领域将朝着越来越迷你的团队形态演进。
创业团队更加小型化、演进方向更加明朗化、以及市场上的钱更加稀缺,都会使得数字人在这一波生成式AI浪潮里“卷上加卷”。
虽然这一波大家的共识都是入局“卷”数字人,但是目前数字人产业的生态还有诸多地方需要完善。
所谓的数字人,其背后核心是一串代码。在生成式AI出来以后,通过图片反推代码变得愈加容易,这也造成剽窃的成本越来越低。而目前在法律层面,对于数字人的产权拥有,还不够明确。
如果竞争对手把团队成员挖走之后,生成一个同质化数字人竞品。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很难得到解决。而这个事情在圈子里已有先例,并且已经引发不少创业公司警惕。
其次,通过生成式AI进行交互,虽然能让数字人变得更具生命力,但是不少创业者都表示,若是从数字人嘴里说出暴力言论,将是一个噩梦。甚至有一位创业者直言,自己梦到这个情景的时候,直接被吓醒了。
一旦上述问题发生,即便仅有1%的可能,都足以让创业团队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除此之外,能让数字人消失的还有GPT被禁用。目前在数字人创业圈里,大家用脚投票出来的最优选择是GPT4.0。其中一位创业者在采访中感叹道,“国内大模型基本没有一个能打”。
而没有国产化替代的后果就是,若有一天GPT被彻底禁用,数字人整条产业链,从外观层到交互层都会被波及。
即便是这般不稳定的生态环境下,还是有前赴后继的人赌一个未来。
但随着GPT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一波数字人的交付周期也在进一步被压缩,导致行业内数字人的价格体系非常混乱,报价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这就促使认真做事的团队只能走高端价格路线,久而久之,就会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虚假繁荣”。
姚远表示,在这个环境下,初创团队只能先有产品再定价格,并且还要跟品牌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但好处是,若是成功切入市场,品牌方会在数字人的迭代和运维上保持稳定输出,商业模式将比SaaS更具黏性。如此一来,初创公司也可能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迷茫、观望和不够浪投资人对于数字人的看法也经历了多轮转变。
某资本合伙人表示,最初大家因元宇宙概念看数字人的时候,都在把预期往C端上靠。当烧了不少钱以后,发现C端生意实在不好切入,肯买单的人不多,于是开始转向工业的大B端市场,发展出来了“工业元宇宙”概念。但近期这个风向又重新转向了C端市场。
到了今年,出口数据的下滑,让投资人幡然醒悟,工业实际上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苦累活儿。“投资人烧了2个亿,投做出一个价值200万元的AI通用系统,分拆挨个卖给下游,最终毛利率算下来一个客户盈利2000元。遇到30万一单的定制项目,都要喜极而泣开香槟。”成为圈内流传的一个说法。
同时,目前中国市面上官宣的AI大模型,所标榜的工业案例,如AI质检等项目,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本质上与生成式AI的关系不大,并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带来质的改变。”一位借助AI大模型训练图片的公司创始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GPT带来令人称奇的交互体验,开始让投资人高举旗帜重回消费B端。电商、游戏等大文娱赛道成为了数字人创业圈里的热门之选。
但此番好景并不长。从外部环境看,美元基金大量撤出中国,让投资人对于中国AI生态的发展愈发谨慎。“宁可错过,也不敢随意入坑。大家都对AIGC未来产业发展,感到纠结又迷茫。”上述资本合伙人说。
但有一点在圈内形成了共识,这一波生成式AI的大浪还没拍到工业身上。其一,目前在硬件端还没有出现新的交互形式,大家还是以手机终端作为日常社交的入口。虽然苹果已经发布了Vision Pro,但产品还需进一步打磨,开发者生态也还未爆发,用户习惯也还停留在零基础。
“所以说,大家现在用数字人在投石问路,本质上都是在‘卷’一个很小的可能性。”Eddy说。
然而,这个“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只是说数字人无论在电商还是游戏场景里,都只是链上的一环,而非能够颠覆整个生态的搅局者。但这也不妨碍用户觉得这个承载很有魅力。”Eddy补充道。目前Eddy不仅在尝试GPT和游戏美术的结合,同时也计划在电商直播数字人方向试水。
但作为这些赛道的下游买单方,电商、游戏等赛道对数字人认知还停留在“省钱”“数字人换真人”。因此,目前能够开出“大单”的下游并不多。它们同样也在观望这一波技术的发展。
头部电商直播交个朋友的数据分析负责人黄杰接受南财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内部很明确不做数字人这块业务,因为我们对选品标准和直播画面都非常苛刻。因此,在技术上还不能完全消除数字人的模糊感之前,我们不会让这样的角色出现在直播间市场,我们宁愿上自己的副主播。”
此外,这一波在生成式AI的跳跃式发展,正促使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割裂变大。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跟不同创业者聊天过程中发现,很少有创业团队将软硬结合思考,大部分软件端思考的是借由GPT的API接口打造场景,而硬件端思考的则更为保守,主打稳住现有基本盘,对于软件层的想象止步不前。
“综合来看,对比美国创业团队而言,我们这一波对于未来的想象力还是不够‘浪’,大家始终没把场子搞热起来。”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说。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